英文字體的分類常識
主要是從Smashing Magazine兩篇文章:Making Sense of Type Classification【Complex, Yet Simple, Making Sense Of Type Classification (Part 2)】翻譯一些主要的內容,另補一些Thinking with Type一書的零星記錄。字體分類系統
使用最廣,對字體進行系統的分類是1954年由Maxmilien Vox制定,由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(國際字體協會)於 1962年修訂的Vox-AtypI分類。其中字體被劃分為11個大類:參見Wiki上的定義Vox-ATypI classification .
英國標準British Standards for Type Classification於1967年公布,基於Vox-AtypI分類進行了細微的簡化。
其它粗略的分類還有:
著名字體書籍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的作者Bringhurst提出過根據藝術史分類,如巴洛克,洛可可,羅馬式。在早期,法國字體藝術家Francis Thibaudeau把字體分成四大類,Antiques(sans-serif無襯線),Egyptiennes(slab-serif扁平襯線),Didots, Elzevirs(triangular serifs三角形襯線),是Vox分類的基礎。
襯線字體的分類
Humanist /Venetian
西方字體的開端從15世紀中期(1400年)開始,意大利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。約1465年,印刷工人開始使用了模仿知識分子和抄寫員手寫的字體進行印刷,與早期古騰堡印刷使用的Blackletter劃清界限。
於是這個年代風格的字體被命名為Humanist,或者Venetian(威尼斯人),它主要有以下的特點:
它是由手寫體發展而成的,因此在小寫o上軸向有明顯的傾斜角,小寫e的橫線上也有相同的處理。其它手寫的痕跡包括字體的粗細上有變化,但對比並不誇張,而且x-height也會偏小。
代表字體:Jenson(以Nicolas Jenson命名,從法國去了威尼斯的一位設計師。)Centaur, Guardi, Arno, ITC Berkeley, Stempel Schneidler.
Garalde / Aldine / Old Style
它是從15世紀末到18世紀之間發展形成的風格,Garalde的命名源於兩大著名設計師:法國的Calude Garamont和威尼斯的Aldus Manutius(Garamont Aldus)
這段時期的風格裡,字體的手寫風格被逐漸減少,e的橫線已經完全水平,o的斜角也變得更不明顯。此外,字體中粗細的對比被加強,x-height也有所增加,襯線的製作更精緻,字體整體的設計更遵守比例。
這個風格的字體有Calson, Sabon, Palatino, Galliard, Janson(是另外一個荷蘭人Anton Janson命名的)。
Transitional / Neoclassical / Realist
從Humanist開始經過逐漸的發展,到Transitional這一時期,字體已經完全擺脫了手寫體的影響,開始獨立地設計甚至使用了網格。在17世紀晚期,路易十四也參與制定過一套字體,用網格製作,被全名為「The Romain du Roi」(帝王羅馬體),但這一時期的設計師最有名的還是John Baskerville和Pierre Simon Fournier. Baskerville設計出以他命名的字體之後,得到了他好友們的瘋狂嘲諷,比如「全國人民狗眼都瞎了」。而Fournier則創立了一套字體大小的度量系統,約1mm = 2.66 point什麼的。
風格特點:
e和o完全平直了,字母中的粗細對比更加突出(甚至誇張),襯線也更加平直。
代表字體:Baskerville, Mrs. Eaves, Melior, Clearface.
Didone / Modern
經過了Baskerville的推動,法國人Didot(1764-1836)和意大利人Bodoni(1740-1813),把襯線字體的設計推向了完全的極端。粗線特別粗,細線特別細,襯線特別平,開口特別小。直到現在,這兩個字體仍然是時尚雜誌標題字體經常使用的方案。
代表字體:Bodoni, Didot, Basilia, Avaiano, Walbaum, Ambroise, Scotch Roman.
Slab Serif / Egyptian / Mechanicals
主要的特點是:粗細對比不強烈,主要用於廣告,它們的識別非常容易。就是扁平的襯線。
代表:沒有特別有名的,一般字體名中都有Slab,如Museo Slab.
Abrupt Serif
一般是風格強烈的廣告字體。
代表:Clarendon, Sentinel, Belizio.
總結一下衬线体的分辨特征:
Humanist:e的横是斜的,o是偏的;
Garalde:e的横是平的,o是偏的;
Transitional:o是竖的,衬线简化但没有完全平;
Didone:衬线是平的,横竖对比非常强烈,横线非常细;
Slab:衬线是平的,但横线比较粗。
(按出现的时间从早到晚排列。)
无衬线字体的分类
一小段历史
无衬线字体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在碑文上,而且是用于伊特拉斯坎文明的。William Calson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,如下图是他1766一本书中的:
此外,还有一个派别是约1784年,Valentin Haüy为盲童制作的字体,为了方便辨别字形,简化了字母,制作的等宽的,很像手写体的字体。
最早的真正的无衬线字体是William Calson IV(四世),名字叫Two lines english egyptian.而且只有大写字母。(但看上去还很现代。)
而真正把字体叫成Sans-serif的是Vincent Figgins,也是最早Slab-serif的发明者。
Grotesque
最早期的无衬线体就被无情地称作Grotesque(奇型怪状)。通常出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。它笔划的宽度有一些变化,但并不是受手写体影响的。最有代表性的是1896年的Akzidenz-Grotesk,它的后代还有Neue Haas Grotesk和Univers.
它的特点有:G底部有突出,字体笔划宽度会变化,x-height高,某个字母中的特征会按比例重现在另外的字母中。总之就是不成熟。
代表字体:Franklin Gothic, Monotype Grotesque, Schelter Grotesk.
Neo-Grotesque / Transitionals / Realists
经过了不断的优化,设计师们去掉了Grotesque风格中的大量多余的元素,尤其是笔划粗细的变化。字体的形状也更合理和美观。
特点:笔划粗细几乎没有变化,x-height更高,字母开口的缝隙更窄。尤其是字母g的设计是简化的。
代表字体:Univers, Helvetica(Neue Haas Grotesk), Bell Gothic, DIN 1451
Humanist
虽然Humanist在衬线字体是非常重要而且可以算是起源的字体分类,它的特征在于手写体,和早期的衬线字体的影响。而少有Grosteque字体的特征。
特点:字体的笔划有手写的影响,g是复杂形态的。
代表:Optima, Gill Sans, Frutiger, Myriad, Trebuchet, Calibri
Geometric
它的特点是完全从几何形状开始设计字母,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圆形和直线的痕迹。1920年Jakob Erbar的Erbar-Grotesk就确立了这一风格。
特点有:a和g是简单形态的,笔划宽度几乎一致,尽量使用几何形状来组成字母。
代表:Futura, Kabel, Avant Garde, Gotham
总结一下无衬线体的分辨特征:
Grotesque:风格比较模糊,笔划不均但不模仿手写,G的竖是突出的
Neo-Grotesque:简单形态的g,笔划均匀,x-height较高
Humanist:有手写体的影响,笔划粗细变化向手写靠拢
Geometric:能看出圆形和方形的组合,a和g是简单形态的。
对应关系:(?)
Grotesque vs Garalde
Neo-Grotesque vs Transitional.
Humanist vs Humanist
Didone vs Geometric
其他分类
手写体
代表字体:Snell Roundhand, Ashley Script, Comic Sans, Marker Felt
Glyphic
特点:在碑文中出现的字体,通常衬线比较弱,且大部分只有大写字母。代表字体:Trajan(好莱坞字体中常见的),Friz Quadrata
Graphic
Blackletter
中世纪的风格,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就在用,充满了哥特风格。Humanist字体抛弃它的时候又被叫做Whiteletter,因为省墨。
Gaelic
与Blackletter类似的独立分支,爱尔兰用的。
译者:程志达
使用最廣,對字體進行系統的分類是1954年由Maxmilien Vox制定,由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(國際字體協會)於 1962年修訂的Vox-AtypI分類。其中字體被劃分為11個大類:參見Wiki上的定義Vox-ATypI classification .
英國標準British Standards for Type Classification於1967年公布,基於Vox-AtypI分類進行了細微的簡化。
其它粗略的分類還有:
著名字體書籍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的作者Bringhurst提出過根據藝術史分類,如巴洛克,洛可可,羅馬式。在早期,法國字體藝術家Francis Thibaudeau把字體分成四大類,Antiques(sans-serif無襯線),Egyptiennes(slab-serif扁平襯線),Didots, Elzevirs(triangular serifs三角形襯線),是Vox分類的基礎。
襯線字體的分類
Humanist /Venetian
西方字體的開端從15世紀中期(1400年)開始,意大利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。約1465年,印刷工人開始使用了模仿知識分子和抄寫員手寫的字體進行印刷,與早期古騰堡印刷使用的Blackletter劃清界限。
於是這個年代風格的字體被命名為Humanist,或者Venetian(威尼斯人),它主要有以下的特點:
它是由手寫體發展而成的,因此在小寫o上軸向有明顯的傾斜角,小寫e的橫線上也有相同的處理。其它手寫的痕跡包括字體的粗細上有變化,但對比並不誇張,而且x-height也會偏小。
代表字體:Jenson(以Nicolas Jenson命名,從法國去了威尼斯的一位設計師。)Centaur, Guardi, Arno, ITC Berkeley, Stempel Schneidler.
Garalde / Aldine / Old Style
它是從15世紀末到18世紀之間發展形成的風格,Garalde的命名源於兩大著名設計師:法國的Calude Garamont和威尼斯的Aldus Manutius(Garamont Aldus)
這段時期的風格裡,字體的手寫風格被逐漸減少,e的橫線已經完全水平,o的斜角也變得更不明顯。此外,字體中粗細的對比被加強,x-height也有所增加,襯線的製作更精緻,字體整體的設計更遵守比例。
這個風格的字體有Calson, Sabon, Palatino, Galliard, Janson(是另外一個荷蘭人Anton Janson命名的)。
Transitional / Neoclassical / Realist
從Humanist開始經過逐漸的發展,到Transitional這一時期,字體已經完全擺脫了手寫體的影響,開始獨立地設計甚至使用了網格。在17世紀晚期,路易十四也參與制定過一套字體,用網格製作,被全名為「The Romain du Roi」(帝王羅馬體),但這一時期的設計師最有名的還是John Baskerville和Pierre Simon Fournier. Baskerville設計出以他命名的字體之後,得到了他好友們的瘋狂嘲諷,比如「全國人民狗眼都瞎了」。而Fournier則創立了一套字體大小的度量系統,約1mm = 2.66 point什麼的。
風格特點:
e和o完全平直了,字母中的粗細對比更加突出(甚至誇張),襯線也更加平直。
代表字體:Baskerville, Mrs. Eaves, Melior, Clearface.
Didone / Modern
經過了Baskerville的推動,法國人Didot(1764-1836)和意大利人Bodoni(1740-1813),把襯線字體的設計推向了完全的極端。粗線特別粗,細線特別細,襯線特別平,開口特別小。直到現在,這兩個字體仍然是時尚雜誌標題字體經常使用的方案。
代表字體:Bodoni, Didot, Basilia, Avaiano, Walbaum, Ambroise, Scotch Roman.
Slab Serif / Egyptian / Mechanicals
主要的特點是:粗細對比不強烈,主要用於廣告,它們的識別非常容易。就是扁平的襯線。
代表:沒有特別有名的,一般字體名中都有Slab,如Museo Slab.
Abrupt Serif
一般是風格強烈的廣告字體。
代表:Clarendon, Sentinel, Belizio.
總結一下衬线体的分辨特征:
Humanist:e的横是斜的,o是偏的;
Garalde:e的横是平的,o是偏的;
Transitional:o是竖的,衬线简化但没有完全平;
Didone:衬线是平的,横竖对比非常强烈,横线非常细;
Slab:衬线是平的,但横线比较粗。
(按出现的时间从早到晚排列。)
无衬线字体的分类
一小段历史
无衬线字体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在碑文上,而且是用于伊特拉斯坎文明的。William Calson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,如下图是他1766一本书中的:
此外,还有一个派别是约1784年,Valentin Haüy为盲童制作的字体,为了方便辨别字形,简化了字母,制作的等宽的,很像手写体的字体。
最早的真正的无衬线字体是William Calson IV(四世),名字叫Two lines english egyptian.而且只有大写字母。(但看上去还很现代。)
而真正把字体叫成Sans-serif的是Vincent Figgins,也是最早Slab-serif的发明者。
Grotesque
最早期的无衬线体就被无情地称作Grotesque(奇型怪状)。通常出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。它笔划的宽度有一些变化,但并不是受手写体影响的。最有代表性的是1896年的Akzidenz-Grotesk,它的后代还有Neue Haas Grotesk和Univers.
它的特点有:G底部有突出,字体笔划宽度会变化,x-height高,某个字母中的特征会按比例重现在另外的字母中。总之就是不成熟。
代表字体:Franklin Gothic, Monotype Grotesque, Schelter Grotesk.
Neo-Grotesque / Transitionals / Realists
经过了不断的优化,设计师们去掉了Grotesque风格中的大量多余的元素,尤其是笔划粗细的变化。字体的形状也更合理和美观。
特点:笔划粗细几乎没有变化,x-height更高,字母开口的缝隙更窄。尤其是字母g的设计是简化的。
代表字体:Univers, Helvetica(Neue Haas Grotesk), Bell Gothic, DIN 1451
Humanist
虽然Humanist在衬线字体是非常重要而且可以算是起源的字体分类,它的特征在于手写体,和早期的衬线字体的影响。而少有Grosteque字体的特征。
特点:字体的笔划有手写的影响,g是复杂形态的。
代表:Optima, Gill Sans, Frutiger, Myriad, Trebuchet, Calibri
Geometric
它的特点是完全从几何形状开始设计字母,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圆形和直线的痕迹。1920年Jakob Erbar的Erbar-Grotesk就确立了这一风格。
特点有:a和g是简单形态的,笔划宽度几乎一致,尽量使用几何形状来组成字母。
代表:Futura, Kabel, Avant Garde, Gotham
总结一下无衬线体的分辨特征:
Grotesque:风格比较模糊,笔划不均但不模仿手写,G的竖是突出的
Neo-Grotesque:简单形态的g,笔划均匀,x-height较高
Humanist:有手写体的影响,笔划粗细变化向手写靠拢
Geometric:能看出圆形和方形的组合,a和g是简单形态的。
对应关系:(?)
Grotesque vs Garalde
Neo-Grotesque vs Transitional.
Humanist vs Humanist
Didone vs Geometric
其他分类
手写体
代表字体:Snell Roundhand, Ashley Script, Comic Sans, Marker Felt
Glyphic
特点:在碑文中出现的字体,通常衬线比较弱,且大部分只有大写字母。代表字体:Trajan(好莱坞字体中常见的),Friz Quadrata
Graphic
Blackletter
中世纪的风格,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就在用,充满了哥特风格。Humanist字体抛弃它的时候又被叫做Whiteletter,因为省墨。
Gaelic
与Blackletter类似的独立分支,爱尔兰用的。
译者:程志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