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T32 毀損記
- 9/23 AMD Athlon XP 2000+ (Thoroughbred-A) 運作不穩,頻頻當機,在一次 Reset 後造成 D 槽 FAT32 的 Media Descriptor Bytes 毀損。因為 Windows 無法辨識資料結構,所以產生開機極慢、無法抓到硬碟的症狀。但利用開機片可勉強讀取 D 槽。
- 9/24 DOS 或 Windows 下 Ghost 皆完全無法備份資料結構受損的 D 槽。
- 9/25 買一個 WD 80G 新硬碟,使用 WD 的硬碟公用程式做 Drive to Drive 的複製,速度極慢,總共耗費了 24 小時左右。有少數結構錯誤的檔案無法複製, DBCS 檔名全都轉成_線,造成很多檔案同名的情形。
- 9/27 利用刪除檔案到資源回收筒後,系統會自動將檔案定義內部新名的特點,以刪除→還原的手法著手開始修復檔案同名的問題。但因為同名的數量實在太多,在確保了必要資料後決定利用 Norton Disk Doctor 或開機片的 Scandisk 來修復 FAT32 結構。
- 先試 NDD。NDD 修復完成後已可以在 Windows 下讀取硬碟,但內容出現許多亂碼,不過還好絕大部份的資料都可以正確讀取, DBCS 檔名也沒有問題。另外少數錯誤比較嚴重的檔案也可以在根目錄下發現備份檔,幾乎無損。
- 重開機後 Windows 的開機 Scandisk 自動修正有問題的檔名,進入 Windows 後原來的亂碼檔案及資料夾皆消失,要小心!
檢討:- 儘量少用 DBCS 命名。
- 重要資料時時備份。
- 繼續尋找可在任何情況下拷貝硬碟的優良程式。
意外收穫:- 硬碟燈修好了,原來以前都插反了。
- 認識了 NDD。
- KV3000:一個可以在 DOS 下編輯磁碟的程式,可惜不會用。
<< Home